在国内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伴随经济社会复苏旅游发展逐步恢复。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常态化下,景区的旅游标准化建设、5A级景区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情况,去年8月研究团队项目组前往四川宜宾蜀南竹海与兴文石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形成如下,以期为同类景区的升级创建提供些许参考。
一、“两海”基本情况
1、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整个景区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竹海有景点134个,其中一级景点15个,二级景点19个,蜀南竹海素以雄、险、幽、峻、秀著名,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硐、青龙湖、七彩飞瀑、万江景区、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蜀南竹海空气清新,纯净,离子含量较高,是我国一级环保旅游区。
竹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中国有37属约500种,以四川地区为主,在中国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而蜀南竹海15属58种竹子。竹海观光、竹文化主题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7万余亩森森翠竹、27条奇峰峻岭、500多座秀丽峰峦的壮美竹海。识竹品竹之余,或泛舟湖上,或品茗林间,或挑战自我,是深度体验的川南竹文化之旅第一站。
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享有“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等荣誉。这些都足以证明竹海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
2、兴文石海
兴文石海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地质遗迹主要有:二叠纪地质剖面、地表喀斯特地形、天坑、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坑,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
兴文石海(原名石海洞乡)198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享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等殊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调研时强调“要抓好 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 设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两家景区距离4A评定已经过去近20年,当前抓好“两海”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不断提升宜宾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宜宾城市发展理念。
根据要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被公告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年以上才可申报。如果说,4A级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 5A级旅游景区则代表了世界级旅游品质和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
AAA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5A级旅游景区对旅游交通、游览区域、旅游安全、接待能力等要求更高一些。但对于游客来说,无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是国家5A级景区,最在乎的还是景区内的景色,以及票价与获得服务之间的性价比。
硬件要求
5A标准与4A相比只是从细节上、质量上要求更高更明确,而最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文化性和特色性的要求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于5A准则的主线,5A级景区更注重景区的人性化和细节化,围绕为游客营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标准制订了许多细则。
特色性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要求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对于具体的硬件设施要求很明确,如停车场绿化美观、路面特色突出、水体航道清澈。 而对于景区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休息设施、景区垃圾箱以及景区建筑外观造型均要求地方特色突出。
文化性
文化性是5A标准出现的另一个新增词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景区整体文化程度的提升;二是对地方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贯穿5A精髓。也得益于这种理念上的提升,5A才上升到国际的高度,才能使中国旅游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参照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尤其是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谈谈规划与建议。
二、微观层面:存在问题
1、沿途主要景观都在做升级改造,比如景区西大门,游客中心,部分厕所等。基于景区内面积较大,建议有计划,分批次,按步骤维修改造,这样不影响游客购票后对核心景区的观赏游览,以及对服务获得感的心理满足。
2、游客中心景区导览图、交通图、游览手册以及景区门票等软文设计图文清晰,风格统一,专业性强,要有明确的指南性。这是景区对外形象的logo,不能过于简陋。
3、景区公共厕所大部分处于改建重装中,启用了部分移动厕卫。无论哪种形式卫生间应有值班人员按时清理,尤其在客流量大时,提供干净整洁的厕卫服务。这个可以按景区客流量的时段来排班,分固定与流动2种形式。
4、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或旅游风景道等核心旅游吸引物入口位置显著处须设置全景导览图。同时,景区的标识标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中、英、汉、日文等)清晰准确。须考虑自驾车行,步行线路的可视范围。
5、游步道问题。竹海景区的主要游步道因气候潮湿,红土沙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统一分区域维修重建。石海溶洞里的游步道,部分湿滑路段建议增加照明与安全警示牌。尤其考虑残障人士的使用。
6、旅游产品与购物场所。购物场所布局合理,不与游客抢占道路与观景空间。同时,提高商品的质量与服务的水平。例如:景区内多处重要观景点如石海天坑,石林仙姿等,都设置收费摄影服务。这在国内大多数景区都有,不算新鲜。笔者尝试后,照片效果不佳。既然收费就要提供质价相符的商品,在全民都是手机摄影师的当下,提供专业的照相服务使游客到此一游留下美好的印象。“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掏钱埋单”才是考量景区运营管理水平。
7、景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竹海往“仙寓通”的小径旁,石海“泻玉流光”处等都有小吃摊等提供餐饮服务,其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尤其在石海洞窟深处,“一灯如豆”的照明条件,餐食、炊具、厨具清洗、消毒,垃圾的清理,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尚不具备提供餐饮服务的条件。建议在主要的观景点(区),游客集中的地方不摆摊设点,景区餐食与商品服务点与公共厕所一样统一规划位置。
8、蜀南竹海景区实行景民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景区收入来源仅依靠门票、观光车、海中海游船等旅游景点,而景区内的住宿、餐饮、摊贩、购物等,都是景区居民自己的资产,大部分属于景区居民自营。目前入除了门票、观光车等收入外,利用在地资源挖掘寻找其它收益模式。
9、因景区道路狭窄与自然保护需要,目前统一实行乘坐旅游观车。前期景区公司在观光车上投入较高,顺应国内自驾游发展趋势,平衡观光车运营收入与自驾游的开放的对策建议。
三、宏观层面:存在问题
2020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在改变着整个世界。
从生命安全到经济增长,从公共卫生到国际局势,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大的考验,中国旅游业,包括全球旅游业也面临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经济“内循环”成为热词,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这对旅游者、旅行商、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可能是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些问题,一些很重要的问题。
利用“两海”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不用再回到传统景区建设的老路子上去。需要考虑疫情常态化下,游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做景区的顶层设,前瞻性地考虑景区未来的发展。
一是门票经济的终结,旅游者不再愿意为高额的门票买单。
当然目前国内大多数5A级景区运营依然是“门票+”模式。尤其资源禀赋高,交通区位不具优势的景区。“两海”示范区就是比较典型的门票经济。受疫情影响很多过去非常火的景区都是免门票的,或者是门票非常低的,再一个是很多消费者不再愿意为高额的门票买单。因此景区还想依靠门票经济走下去的,这条路不可持续。既然门票这条路不可持续,那么作为旅游景区来说,它对于旅游消费的变化,一定要在二次消费上做文章,一定增加二次消费,这种关注我们认为会加速农文旅融合。二次消费靠什么,如果门票就是观光的话,是里面的资源,观光对应的是门票价值的话,那么这种二次消费一定是加速文旅融合,者是农游融合,产生一些新的产品供游客消费。二次消费一定会促进基层景区的农文旅融合的加速。因此,竹海景区内培育一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娱乐等产品提供休闲度假的客人。民宿、精品客栈,原生态,老字号餐饮,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等。
二是智慧旅游建设加速。
疫情常态化后,预约、限流与错峰成为景区管理的常态,游客出游计划性的加强,要求景区要有线上产品供选择、下单、评价。线下在地体验,二者要有机的整合。旅游会有一种新的表达形式,线上旅游,通过AR、VR科技手段会有新的表达形式。但这更多的是线上促销。旅游是一种在地体验,必须完成常居地到异地的空间转换,这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位体验感受。因此,景区及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设计、品质提升势在必行,以期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游客需求。
三是重视对自驾旅游服务。
据中国旅游数据中心统计,国内自驾旅游的占比已经超过国内市场的80%,新冠肺炎疫情后这个比例会更大。两海景区有几十公里车程,竹海景区范围较大。应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总目标,把自驾游进一步做好。要加强宿营地建设,完善实用性功能:做好车辆租赁和归还的服务,增加租车与还车的布点,做到与其它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做好沿途的公共服务,如加密途中信息基站的分布,保障手机信号畅通;加强公路沿途旅游资讯、公共标识、旅游导览等服务功能;搞好高速路休息区建设,做到全天候对外开放,完善加油、供水、维修、厕所、商品售卖等基本功能。
文章来源:https://www.meadin.com/zl/223728.html